活在當下,創造心流的快樂

很多人體驗過心流(Flow)的狀態,當我們很投入、很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其實常常會忘記時間的流逝,在那個狀態下,你充滿創造力,充滿動力。

當你完全活在當下,投入每一個瞬間,那所有的瞬間將會連成一串。

把每個瞬間拉長,從一秒拉到一分鐘,拉到一天到一個月,到一年這樣下去,當一個人隨時活在當下,你就能體會永恆的喜悅,也就能找回人生的本質。

如何讓自己投入或活在當下?如何創造心流的快樂與喜悅?來聽聽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博士怎麼說。


該怎麼去投入或活在當下?

最容易的方法,是接收這個瞬間,等於把自己交給這個瞬間,臣服在這個瞬間,讓每件事的發生都能清楚的理解,這些都只是我的一小部分。

無論是好事、壞事、傷心的、憤怒的,就讓自己接受這個「我」所看到的一切,接受所有發生的事情,不待念頭批判。倘若能夠讓自己這樣一步一步的練習,你會發現你的念頭開始減少了,你就能隨時在瞬間活出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會問,那回到當下,是不是就放棄一切投降,是不是就不管別人對我們是好是壞都不反抗也不回應?

其實恰好相反,回到當下只是承認這個眼前的事情已經發生,你去抵抗去抗議都沒有用,它已經發生。

反而你接受它,接收一切無論是好事壞事,自然我們就生命合一,在這合一的過程,我們就進入心流的狀態(Flow)。

當人在心流的狀態下,你會發現很多事情變得很容易,比如畫家、音樂、科學家等,無論在任何領域,只要他投入在當下,他的作品絕對是比用腦費力規劃、去想怎樣做得更有價值時,來得更美更有深度。

 進入心流的狀態就是活在當下

心流就是我們跳出時空,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觀念,它可以幫助人既不煩惱,又能發揮最高的效率。

許多知名的運動員,在他打破紀錄、突破瓶頸時,正是發揮他最高潛能的時候,你問他「當下在想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回答,他其實當下完全沒有其他念頭,好像是生命帶著他走,該怎麼做就怎麼,但他心裡卻達到一種平靜,身體好像有個更高、更深的智慧帶著他,在那樣的狀況下,他體會到什麼是Eternal now(永恆的現在),也就是說一個瞬間變成兩個瞬間變成3個瞬間…….等等等等持續而成永恆。

當你能臣服於所有發生的事情,知曉所有的事都已經發生,挪開事情帶來的念頭與情緒,投入當下,這種活在當下、拉長瞬間、進入心流所創造的喜悅,是非常難表達的,這種快樂是人間的經驗無法言喻的。


✪2017.2.13 No.46【王牌獻櫻勤】 >> 找回全部的生命,找回神聖的你  >>【Mi-Life生活迷頻道】王牌獻櫻勤節目完整收看 >>完整收聽

✪楊定一專訪內容

人生的真相,就在當下的每個瞬間

人如果不快樂,通常是因為擔憂未來,煩惱過去,而沒有活在當下。

人生的真相一直都在,只是我們不一定能理解或接受。

有人相信前世來生的觀點,有人保持質疑的態度,什麼是人生的真相,如何活出自己全部的生命?來聽聽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博士怎麼說。


如何去看到我們全部的生命,包括內在跟外在的結合?

我們可以將人生看做一場電影,看電影的人會把焦點放在電影的內容,精彩也好,悲傷也好,省思也好。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放映電影的螢幕,如果沒有這個螢幕也沒有電影。人生的追求,就好像我們想去抓住這部電影一樣,你會捉住的其實是這個螢幕,而這個螢幕從來沒有動過,它其實就是人生的背景(Background),是一個不生不死、無色無形、無限永恆的概念。

人透過大腦運作,注意力僅能侷限在五官所能感受的範圍,讓自己透過這個非常小的範圍,感受到這個世界。五官的感受有限,能夠取得資訊就有限,就好像把拿一把刀把一個整體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最多只能看到一小塊。

這一小塊,只是整體的一小點,跟我們的整體比較起來,完全不成比例。如果一體像是一隻大象,人間其實就像小螞蟻,比小螞蟻還小得不成比例,就只能看到一點點,但是我們卻被這個一點點所帶走,一生好像就被洗腦似的,認為這個局限的我就是我的全部。然而通過我們的五官,透過神經系統傳達到你腦中,我們以為是真實的,其實也只是電子訊號,是虛的,但我們這一生就被五官大腦騙走了。

一個人的全部生命,是用五官看不到,也體會不到的,後面有很大的層面,就像是人生的背景(銀幕),從來沒有生過、沒有死過,它是永恆的,等著把我們大腦所帶來的限制制約,把因果、念頭挪開,自然就會轉回到一個更深的層面。而這個更深的層面,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動物也有,連植物、石頭都有,它是我們的本質,我們共同的本質,是整個宇宙共同的本質。


 

✪2017.2.13 No.46【王牌獻櫻勤】 >> 找回全部的生命,找回神聖的你  >>【Mi-Life生活迷頻道】王牌獻櫻勤節目完整收看 >>完整收聽

✪楊定一專訪內容

讓生命帶著我們走

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隨時活在「這裡!現在!」-楊定一

生命中的不快樂,都是對於許多事的追求。現代生活速度快、緊張,需要知道的資訊滿出來,讓我們覺得什麼事都來不及,有種非常慌張的感覺。
你是不是也覺得一切好像都匆匆忙忙,來不及兼顧一切,來不及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情?

有沒有想過,那就讓生命帶著我們順著流走,相信一切都是剛剛好,帶我們走到該走的路上?

當你能把自己臣服給生命,給內心,順著流走,沒有念頭、沒有憂慮,從外在走到生命的內在,不是從物質去尋求,去取得,反而從內心去追求,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自2012年認識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博士,當時我負責《真原醫》書籍的包裝文案、行銷訴求與出版上市規劃與宣傳,這本書至今仍是他最暢銷的一本書,累積已經銷售近30萬冊。楊博士的書從《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從飲食、運動、談到到靜坐、螺旋舞。這次他開始談身心靈的「靈」。帶大家更直白的了解意識的轉化與醒覺。

很開心有機會能在「王牌獻櫻勤」節目中專訪楊博士,從他的觀點來看究竟什麼是一直存在,但我們卻並未認知到的事實。


楊博士說,每一個人出生到世界上,充滿好奇期待,一點小事就能讓你很滿足。一直到懂事、上學,到開始上班做事,在這個世間我們不斷追求,通過大腦創造出許多念相(Thought Font),這些念相所創出的世界是虛的,但我們卻都被這個虛的世界與念頭帶走了。

如果你能把這些念頭、念相擺在旁邊,把自己完全交給生命,把自己完全臣服於生命、給內心。當你沒有念頭、沒有顧慮,臣服於一切來到你身邊的人事物,就看著他來,讓他順順的走,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反而你的生命將從「外在」走往「內在」,從「有」走到「空」。

讓生命帶著你走,不從外去物質層面去尋求取得,而是往內在去找真正的快樂,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

 一個人要懂得放過自己,放過別人,放過這個世界。在每個當下把念頭挪開,觀察到自己的情緒,臣服於每個當下。

✪2017.2.13 No.46【王牌獻櫻勤】 >> 找回全部的生命,找回神聖的你  >>【Mi-Life生活迷頻道】王牌獻櫻勤節目完整收看 >>完整收聽


✪楊定一專訪內容

他們是家人,不是家具

幾次的親身經驗,讓我對移工們感到好奇與不捨。我們能不能幫助他們什麼?

我的小孩剛出生幾個月住在外公外婆家,媽媽因為腰傷復發,連走路都有些困難,我也不忍再請媽媽幫忙,卻又找不到好的保母。直到鄰居建議我們是不是找個短期的外傭來幫忙度過一段時間。

不符資格的我們找到了仲介幫忙,剛好有個印尼來的玲玲,他的前一個雇主過世,正在等待下一個工作安排,因此答應了我們的要求來家裡幫忙幾個月。25歲的他在家鄉已有了兩個孩子,但先生生病無法工作,因此他才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工作。

玲玲細心又仔細,不但把我家小妞照顧的白白胖胖也幫家裡整理的乾淨舒服,每天夜裡就看著他抱著電話猛發簡訊給遠在印尼的家人。一天夜裡他哭著跟我說,先生病危急需用錢希望我能先借他一萬元從下個月的薪資扣除,我不疑有他就把錢給了他,沒想到過沒幾天他人就不見了。

逃,是制度下的悲劇

我緊張地打電話到處問玲玲的朋友,才知道他躲起來而且還家鄉銀行一大筆錢,他也不知道去了哪裡。他們想到台灣得先支付仲介將近半年的工資,就是因為需要錢才會忍痛離鄉背井到台灣,因此通常印尼的移工要來前,都得先去銀行借錢,才有機會成行。每個月的薪資扣除貸款,給仲介的服務費,大概只剩下不到一萬元。

男性的外籍看護,等了8個月還沒有人雇用他

另一個親身的經驗,是前些時候家中長輩因為跌倒造成顱內出血,緊急送醫持續昏迷,即便醒來也將是需要長期照護,這次火速的辦了手續等待適合的看護時,仲介先安排了一位男性的外籍看護Kao來照顧爺爺。雖然爺爺過了一週後就離開我們,但這段期間,我看著Kao幾乎寸步不離的照顧爺爺直到最後一刻。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男性的看護,Kao從菲律賓來到台灣,應該也才20多歲,才到台灣半年他的前一個雇主就撒手人寰,等待了八個月才等到我們選擇他來工作。

他說大部分的雇主喜歡女性看護,10個當中,有9.5個選擇女生,這沒有工作的八個月,他每天待在仲介提供的屋裡,持續等待有人選擇他去照顧病人,他才有收入。

他們是家人,不是家具

他們都是欠了一屁股債才能來到台灣工作,那幾乎是一個變相的緊箍咒,如果沒有還完錢就回家鄉,其實是比沒有出來工作還更慘。在這個前提下,雇主即便虐待、甚至限制他們行動,不准他們休假,也都只能先忍下來,但如果是你,你怎麼忍?

台灣目前已經有超過70萬的移工朋友,未來老齡化的社會可能需要更多移工看護們的協助。不是只有他們需要工作,你可能也非常需要他們。

沒有了適合的移工,你的公司可能開不了工,沒有了適合的移工看護,你可能必須因此離開工作照顧家人,甚或可能壓垮你全家的經濟。

我們不能再期待他們像工廠裡的機器一樣,插個插頭就運作,希望他像超人一樣什麼都會做。不止照顧病人,最好還能照顧小孩、打掃家裡、甚至可以幫忙做生意…..他們不該是工具,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需要吃飯睡覺,也有情感需求、喜怒哀樂,要交朋友、要跟家人聯絡,也希望有自己的娛樂活動。

創造一個交流互動的環境

 移人Migrants’ Park 就是為了這個需求而存在。

這是臺灣第一個專門報導異鄉人的網路獨立媒體。他們報導移工移民朋友們的日常生活,他們如何在台灣找到他們的人生。

竹科一個菲律賓作業員,因為一個人在台灣很想家,跑去南寮海邊去挖沙子,挖著挖著無師自通學會了沙畫這個技能,後來苦練了3年,從一開始只能靜態的沙畫,到後來可以搭配音樂畫動態的圖案,現在已是一個還蠻有名的沙畫藝術家,是台北市合法的街頭藝人。

但絕大多數的移工移民朋友們卻完全看不懂中文,想像一下如果你一個人在國外工作,卻剛開始連那個國家的文字也看不懂,你其實完全無法融入那個社會,也很難得知在當地的同鄉在那裡生活的如何,如果想要留在當地可以去從事哪些相關的工作等,你需要看得懂的文字來理解。

台灣幾百年來都是移民社會,社會多元且自由,原住民有原民台、客家人有客家台、然而在台灣的東南亞移民工超過70萬的族群,卻鮮少有媒體關注。

讓弱勢發聲

因此移人團隊們在Pressplay平台上發起了募資計畫http://bit.ly/2royty2,將募到的資金作為翻譯費,期望以移民工朋友們的語言,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國文字製作報導,從移人編輯總監Asuka(李岳軒)口中得知在他們過去在「四方報」發行實體報刊時,有些異鄉朋友在臺灣看到這份「他們居然看得懂」的報紙時,感動的流下淚來,甚至拿回去彼此傳閱到破破爛爛……。

移人團隊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團體,背後並沒有財源支撐,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卻願意幾乎無償的繼續為移民工朋友寫下去,他們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勵。

一個月100元就能讓移民工朋友的聲音,有管道可以抒發。讓他們的熱情得以持續。

尊重每個人,不因他的身份階層而有所分別。

你所透露的心態,正顯露出你的人品。
再多的財富你也無法帶走,
唯有你留在別人心中的感念,才會永恆。

 

圖片來源

急診室裡的人生

每天看盡生死、搶救生命的第一線,莫過於醫院的急診室。

急診與社會緊密連結,就像天天爆炸的災難現場。醫師要在雜亂無章的空間裡,找到救人的秩序。24小時開放的急診室是醫療最前線,提供一個無縫接軌、填補門診的缺口,在這裡什麼狀況都可能發生。

這裡是最接近死神的地方,也是最真情流露的地方。不論是醫師,還是病患,在生死交關之際,都不禁思索,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急診室裡的五最:最緊急、最嚴重、最複雜、最無助、最弱勢。

不是你的時間最急就最優先,而是傷勢最嚴重、狀況最危急需要立刻處置的病患優先處理。

先前曾有趕飛機到急診的藝人因不耐久候在臉書上抱怨醫師態度不佳無法讓它快點就診,有民眾帶家人就醫也因需要等待而怒砸急診室,毆打醫師、怒罵護理人員,甚至甩耳光。也有許多民眾不明究理,把醫療業當成服務業嗆醫護不懂得以客為尊。醫病的關係緊張,醫療糾紛頻傳使得更多醫師出走不願待在急診室。

急診室裡看盡人生百態

在急診室裡最常看到的是社會最弱勢、最無助的那群人,有偏鄉的阿婆因為生病請救護車開了四小時的山路來就醫,從布包裡拿出整整齊齊包好的兩千元,只因他不清楚叫救護車需不需要錢;被家暴的媽媽牽著小孩深夜出現在急診室前,被家長不當處罰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來到急診室,總不免令人嘆息的人生百態每日上演。我們都該除了愛惜自己的生命,也用心維護身邊周圍人的生命,關心那些可能沒被看見的角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醫師,同時是《救回來才叫人生》作者,在急診室近30年急救的經驗,他認為急診的存在,是為了幫病人搶到活下去的機會;救命,對團隊而言,可能只是多一次成功的經驗。但對病患而言,卻是重啟人生的禮物。

但現在許多醫師不願選擇急診專科,因為輪班制,你不會知道或記得哪位醫師照顧你,急診是一個沒有名醫的地方。因為醫療糾紛、急診室暴力,更讓許多有熱情的醫師因此灰心選擇離去。

如果可以,我們是不是也能體諒辛苦的醫護人員,他們輪班、隱身在不會被病患記得的急診室,他們必須專注在病人身上,而且必須立下判斷決定醫療處理的步驟,可能前一刻搶救心肌梗塞的病患,下一秒處理意外燙傷的小孩,為的不只是薪資,而是想盡力搶救每一個寶貴的生命。

醫病彼此體諒,才有更好的醫療環境

生死交關時,我們才會知道,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不是金錢,不是頭銜,而是與家人朋友間的關係。
不要等到來不及。

【王牌獻櫻勤】–No.41, 2017.01.09 急診室裡的人生>>【Mi-Life生活迷頻道】完整收看  >>完整收聽  

別只關心成績!「玩樂」也是孩子的學習關鍵

網路年代,我們與電腦手機ipad相處的時間大大超過於與人相處。

我們追求個人成就,忽略各式關係,誤以為社群網站臉書上、虛擬遊戲空間中的互動等同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但真正面對面時,突然發現我們沒有共同的話題。

根據統計,網路、手遊佔據我們每天超過4小時時間,訊息量太大,專注力會大幅下滑,學習力也會大減。同時若未來機器人將取代大多數工作,能熱情與創新,做有感度,比較有人味的能與人溝通的工作才有未來。

但現代人孩子生的少,家長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形之下也比過去少了許多。有些家長用ipad手機代替陪伴的時間,時間一久,孩子在無形之中專注力會下降,但從玩樂中得到的樂趣與學習是小孩除了學校課業外非常重要的學習關鍵,究竟該如何協助孩子快樂的玩耍,家長也能放心?

 別只關心學校成績,玩樂對孩子非常重要

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也從玩樂中學習生活的基本能力,譬如,如何透過遊戲學習新知,學會穩定用手操作物品,如何在互動中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互動的能力等。當他們能逐漸從玩樂中成長,透過學會的動作或能力發揮創意,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遊戲是給大腦的獎勵

腦科學家發現,當大腦發現新鮮有趣的訊息,譬如說玩遊戲時,能活化並刺激腦中許多正向神經傳導物質。前扣帶迴(ACC)會將情報傳到前額葉大腦皮質(LPFC),由相當於總司令的前額葉大腦皮質,決定這時該活化哪一種神經細胞作出回應。因此善於玩遊戲的人就有機會學得更快,也能學得更好。

動手又動腦,桌遊開啟創造力

玩桌遊是一個需要主動參與的過程,當我們不是只有用眼睛看,而是多重感知體驗,手、口、眼等,就會啟動大腦多個區域快速運作。再透過遊戲的設計,不僅能挽救滑世代的社交力與學習動機,不僅可以提升人際力、調節情緒,刺激學習,還能從遊戲中看出人的個性與本質

每個孩子都必須有面對改變、跨出舒適圈、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6.12.19  No.38 【王牌獻櫻勤】–動手又動腦,桌遊開啟創造力>>【Mi-Life生活迷頻道】完整收看  >>完整收聽  

許自己一個成長的未來

新的一年展開,許多人都在此刻許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

這幾天,臉書上可以看到許多朋友整理過去一年的成就與遺憾、回顧與感謝。這是一個停下來整理自己的最佳時刻。

有人期望改善自己的脾氣,有人希望在新工作上發揮自己的潛力,有人為自己訂定減肥、運動、學習英文等大小不一的目標。

你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寫下來是視覺化的過程,讓自己大腦中的潛意識置入這個目標。但長久以來根據統計真正能達到自己年度願望的人不超過8%……..真的…要持續非常不容易。

 想發揮自己的潛力並不困難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成功不是當初跑最快的人,而是能持續到最後的人

你的路跟別人的路不同,我們都得找到自己的熱情與方向讓自己持續下去。

許多人尋尋覓覓至今數十年仍不知道自己的熱情與興趣所在,不過別擔心,應該非常多人都跟你一樣,你並不孤單。找出自己有興趣有熱情的領域其實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你有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

去嘗試了,才能從中知道到底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有興趣,而不是為了別人的要求過生活。

找到熱情不是就此海闊天空,成就必須靠累積

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達克沃斯博士特別針對美國拼字比賽的小朋友展開了一項研究,那些名列前茅的孩子們如何在一輪一輪的關卡中勝出,重點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不是一個好玩的過程,這些孩子平常的練習時間比別人多很多,這種枯燥無味拼字練習若不是他真正喜歡,他也不會持續的練習下去。他們會注意自己比自己過去進步了多少,這樣細微的進步是讓他們有成就感的來源。

真正找到自己的熱情與興趣,就會很開心去做,即便在練習過程中也會覺得無聊,還是可以堅持下去。

有機會你想做什麼都能做到的時候,那你想做什麼?

不管什麼技能,或者你想在那個領域成功,如果你想要,真想要,你就有機會達到。根據Angela Duckworth達克沃斯博士的研究整理出的兩個公式。你可以知道即便天分沒有那麼高,但你願意為這件事投入許多努力還是有機會能做到。

天分X努力=技能    技能X努力=成就

當你能先找到自己有熱情、有興趣、有意願投入的事情,對人生有著比自身成就更大的目標,心中有別人,就能一步步邁向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前進。

別擔心可能走錯,因為沒有人知道哪條路才是正確的。路是自己的,就是在這樣摸索探尋實驗的路上,你又能開心的、不計報酬的往前進,那才是對你來說生命最重要的意義。

 

ps.新年新希望到底該怎麼達成呢?

分享幾個我自己在實行目標上覺得比較有效的方法

  1. 想像你達到目標時的樣子:越詳細越好,譬如說當你的減肥目標達成時,可以穿上過去塞不進去的牛仔褲內,搭配著合身的襯衫或T恤,穿著閃亮的高跟鞋或皮鞋走在路上,一旁的人都投以羨慕的眼光…….想像的同時,你是不是燃起心中熊熊的火焰,恨不得馬上達到這目標!
  2. 把大目標拆成小目標:把你的年度大目標拆成一個一個小目標,拆到每一季、每個月必須完成的小目標,如果你一年想瘦下12公斤,每月目標就是1公斤,每週目標就是250g。這下有沒有覺得其實還蠻容易達到。
  3. 專業建議:針對減肥我們必須找到專業且對身體無害的方式(每個達到目標的專業不太一樣,大家要先認真找尋資料與研究喔~),250g等於每週該減少多少熱量的攝取?該做多少運動?是有氧運動還是重力訓練等?
  4. 決定不做什麼:還有一個重點,必須決定哪些習慣必須戒除。如果你想騰出時間學英文,那勢必需要減少或戒除其他上網時間或不必要的娛樂等。
  5. 最重要的事還有一件:就是一定要讓自己持續下去,因為堅持才會產生改變的力量。

 

祝福大家,每個夢想都能成真,每個目標都能達成^^

直昇機家長已變成轟炸機

 

現在科技實在太方便,小孩學校班級的親師溝通除了聯絡本外,現在還多了Line群組。上週突然看到一個家長在上面抱怨,為何科學課的老師上課不上課還讓同學拔河,還跟同學們討論寶可夢。他請導師能否協助處理,花這麼多錢來上課不是來拔河的。

許多家長看到了馬上去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就看到好多媽媽寫道「我女兒說,拔河是老師要讓我們體驗Force(力量),相抵銷或加成是什麼意思。」「我兒子說,是老師問同學假日都在做什麼,同學回答說都在玩寶可夢,老師只回答了:『喔~這樣』」

小孩的導師隨後po了一張科學課上課時的照片,同時跟這位家長說明,自然科老師大多以分組討論,上台報告,實地體驗的方式進行課程。(是的,這學校的科任老師上課時,導師還是會留在教室裡。)

更多家長看到了導師的照片後,紛紛寫著:「讚!」「超棒的!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才不會死讀書!」「老師真用心!」

不料這位媽媽繼續寫:「大家有沒有親自去看老師教學,說太棒太早了吧?不要誤把打混當作新技教學。」

看到這,我真的忍不住回了這位媽媽一段話:「為什麼需要去學校看?小孩回家都會跟我分享,我覺得這方法讓小孩很有學習就好囉。」

「孩子都十歲了,相信孩子會知道也看得出什麼是打混的老師。」

「究竟是填鴨?還是啟發?還是打混?我相信小孩可以分辨的。」

不料這位家長最後回了這段話:「我也相信我小孩,他說只是在玩,但事實證明他英文超爛,可是他之前幼稚園的英文還曾上台表演過。小孩如果成績比較好,我什麼都信!」

匡噹!我看完這段話,覺得好像瞬間他的玻璃心掉滿地。

love-1281655_1280

原來成績對這位家長來說是最重要的評估關鍵,

原來他抱怨是老師的原因所以成績變差,

原來他無端掃射自然科老師是為了英文成績不佳……….

這一刻,我才真的有感受到現代的部分家長不僅是直昇機,還是轟炸機。

成績只代表部分學習的成果,但部分家長們把成績跟孩子的能力劃上等號。

啊你不知道學會分辨了「野柳女王頭到底是名勝?還是古蹟?」對未來面對環境挑戰的能力可能效果很小。(不要懷疑,這是我今天簽名孩子考卷上的題目,還一大題10小項)

如果你很有天分,但不努力,也不練習,最終還是會被比下去。學校成績第一名也沒什麼用。如果你天分不高,但持續有熱情有毅力,屬於你的成功終究會到來。

如果我們沒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即便念到博士學位,等到他要出社會的那一天,還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努力的目標,那就可能變是「你努力保護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最後卻發現自己放錯重點,他的人生無法從頭開始了。」

不是天才也能得到人生中我們想要的成功

如果你崇拜天才成績,來聽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的Angela Duckworth 博士怎麼說的。他透過長時間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為何天分高的不一定最優秀,最有才華的不一定最成功,打破了長久以來我們對天才的迷思。他的研究結果發現:天分不是最重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恆毅力是人生成就的關鍵。

關注在培養孩子面對混亂未來的恆毅力,別光要求成績。親愛的家長,我們一起努力。

2016.12.12  No.37 【王牌獻櫻勤】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恆毅力>>Mi-Life生活迷頻道】完整收看  >>完整收聽  

把路走絕,吃虧的是自己

強哥是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副總,他負責公司最重要的產品線,每個月征戰全球砍下訂單無數,是董事長眼中的紅牌,要車有車,要人有人,過去十年好不風光。

贏了道理,卻輸了人情

但強哥有個壞習慣,若部屬出了問題,他不但嚴厲當眾斥責,更是對人不對事的問候他家人,許多同事早已受夠了他,但公司上下甚至董事長都因為他負責公司超過70% 的業績而大多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樣的行徑,早已讓大家敬而遠之,即便有些時候能給個舉手之勞,也不願意主動協助。更曾多次聽到他的同事抱怨,但卻沒人敢當面對他說。

阿寶是強哥手下最重要的戰將,跟著強哥一起服務客戶,也是最挺強哥的員工,阿寶從大學畢業後加入公司就在強哥的部門,由於他對強哥言聽必從,即使碰到挫折被釘到不行,他還是留在強哥單位,因此阿寶加入公司五年就從業務晉升到協理。

正當產業變化市場上出現破壞式創新的產品,價格只需要強哥公司的1/2,因此不到一年許多客戶紛紛更換手上的採購到新產品的公司去,強哥公司研發單位非常厲害,董事長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已看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產品總有一天被取代,因此投入大筆經費研發三年更低價與更符合時代潮流的產品。

正值年底,強哥的單位年度目標達成率不到50%,業務同仁們紛紛求去,你可以看到強哥從過去隨時帶著劍拔弩張的表情到今日的眉頭深鎖。

這天董事長把強哥叫到辦公室去

「阿強,你進來公司這麼多年,幫公司開創了許多新市場,非常謝謝你,不過時代變了,客戶要的現在不是這樣的東西,之前我曾跟阿寶出差,我看他跟客戶溝通,挺能清楚表達公司的價值。」

「這樣吧,你今年單位的業績實在差強人意,我準備把你調到公司幕僚單位當副總,你可以休息一下。公司即將推出的新產品,我就讓阿寶來負責帶領好了。」

強哥一聽,怒火中升!

「董事長,你未免太瞧不起人,阿寶是我帶出來的,論業務能力我怎麼可能比他差!你要我閃到幕僚單位,讓阿寶來取代我的位置,這實在是太不夠意思了。」

董事長早有準備,且心意已決,不再回話,就把強哥請出辦公室去。

態度與能力缺一不可

人生在世,你不會知道旁邊的朋友哪一天變成敵人。身邊最信任的人有一天棄你而去。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轉到你。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尊重,無論在工作上或者是生活中。有些人理直氣壯,即便贏了道理,卻輸了人情。

如果可以建議大家

  1. 理直氣平: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碰到怎樣不合理的狀況,理直氣平正面回應,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2. 正常有禮:看到任何受到壓迫的同事,不需跟著一起抱怨,反而可以提醒對方,與其受傷傷心乘了對方心意,還不如表現正常有禮,相信那個壓迫他的主管或同事反而會平靜下來
  3. 安頓己心:想清楚自己在這一份工作的目的,是要學習新技能,累積不同經歷,還是只是混口飯吃?你就能在碰到狀況時更能安頓自己的心,而不隨外在環境起舞。

得理也該讓三分。別把話說絕了,別把事情做絕了。

讓出一條路給別人走,不但幫助了別人,受惠的更是自己。

生活只有暫時的難題,沒有永遠的煩惱。別讓一時的情緒困住自己。

認識他好些年,從網路上的網友,互相分享著彼此的學習,也曾邀請他到來分享時間管理的方法。

雖然不住在同一個城市,但藉由臉書知道他在台灣、大陸分別陸續開課,還為騰訊、聯發科、北京清華大學MBA等單位提供時間管理培訓,教導大家成為掌握自己的有限時間,成為幸福行動家。彷彿他的人生持續攀登高峰,心中也非常替他開心。

看似一帆風順的路上,沒想到接下來迎接他的,是2014年的重度憂鬱症….

當時我曾在台北一場工作坊中碰到他,我並不清楚他正面臨第四次重度憂鬱症的侵襲,只覺得怎麼一個過去充滿自信的朋友,瞬間好像老了許多……

原來他的人生,比一般人要顛簸。

他從員林小鎮出發,曾是土木工程師,卻常常被主管電,沒辦法管理好工作上的複雜專案。也曾在國小安親班教英文長達六年,還是在時間管理上持續受挫。 一個機會下他在2000年讀到這本《Getting Things Done搞定》原文書,才知道原來是有方法能夠協助自己搞定工作與時間,這些年來透過學習,逐步改變自己,也走過一次又一次的轉折。

透過這次的訪談,他把這些過程在錄音節目現場如實的與聽眾分享,他不斷反問自己該如何走出在心中持續出現的絕望聲音,重新站起來的方法,除了一定要去就醫之外,還是不斷的學習,讓自己在專業上能服務更多人。

患得患失,不如消失的問題

這個年代,我們隨時處於被詢問跟被干擾,每個人的精神壓力都非常大。

當你每天處於備戰狀態下的神經緊繃狀態,如果又太在意結果讓自己無法鬆懈。情緒上、心情上的低落是可以想像的。更嚴重的就會讓憂鬱症來敲門。

美國曾有調查顯示,將近20%的美國當地居民曾經罹患過憂鬱症,而卻只有50%不到的比例有就醫紀錄。因為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除了情緒、壓力、性格之外,還有遺傳等原因會使人陷入憂鬱症的困擾當中。

當你發現自己人生沒有意義,找不到出口,有莫名而來的憂傷,你得注意一下自己。當你自己有察覺情緒上持續低落,或者你的親友發現你的情形提出建議。別當小事忽略。

管理時間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能更幸福。別讓自己持續在高壓、沒有出口抒解情緒的狀況下。無論如何,別把自己逼太緊,很多時候,適時留點空間讓自己喘息。

延伸推薦→ 就算走錯了,你的人生也不會就此毀了-生命不再後悔的7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