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昇機家長已變成轟炸機

 

現在科技實在太方便,小孩學校班級的親師溝通除了聯絡本外,現在還多了Line群組。上週突然看到一個家長在上面抱怨,為何科學課的老師上課不上課還讓同學拔河,還跟同學們討論寶可夢。他請導師能否協助處理,花這麼多錢來上課不是來拔河的。

許多家長看到了馬上去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就看到好多媽媽寫道「我女兒說,拔河是老師要讓我們體驗Force(力量),相抵銷或加成是什麼意思。」「我兒子說,是老師問同學假日都在做什麼,同學回答說都在玩寶可夢,老師只回答了:『喔~這樣』」

小孩的導師隨後po了一張科學課上課時的照片,同時跟這位家長說明,自然科老師大多以分組討論,上台報告,實地體驗的方式進行課程。(是的,這學校的科任老師上課時,導師還是會留在教室裡。)

更多家長看到了導師的照片後,紛紛寫著:「讚!」「超棒的!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才不會死讀書!」「老師真用心!」

不料這位媽媽繼續寫:「大家有沒有親自去看老師教學,說太棒太早了吧?不要誤把打混當作新技教學。」

看到這,我真的忍不住回了這位媽媽一段話:「為什麼需要去學校看?小孩回家都會跟我分享,我覺得這方法讓小孩很有學習就好囉。」

「孩子都十歲了,相信孩子會知道也看得出什麼是打混的老師。」

「究竟是填鴨?還是啟發?還是打混?我相信小孩可以分辨的。」

不料這位家長最後回了這段話:「我也相信我小孩,他說只是在玩,但事實證明他英文超爛,可是他之前幼稚園的英文還曾上台表演過。小孩如果成績比較好,我什麼都信!」

匡噹!我看完這段話,覺得好像瞬間他的玻璃心掉滿地。

love-1281655_1280

原來成績對這位家長來說是最重要的評估關鍵,

原來他抱怨是老師的原因所以成績變差,

原來他無端掃射自然科老師是為了英文成績不佳……….

這一刻,我才真的有感受到現代的部分家長不僅是直昇機,還是轟炸機。

成績只代表部分學習的成果,但部分家長們把成績跟孩子的能力劃上等號。

啊你不知道學會分辨了「野柳女王頭到底是名勝?還是古蹟?」對未來面對環境挑戰的能力可能效果很小。(不要懷疑,這是我今天簽名孩子考卷上的題目,還一大題10小項)

如果你很有天分,但不努力,也不練習,最終還是會被比下去。學校成績第一名也沒什麼用。如果你天分不高,但持續有熱情有毅力,屬於你的成功終究會到來。

如果我們沒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即便念到博士學位,等到他要出社會的那一天,還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想努力的目標,那就可能變是「你努力保護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最後卻發現自己放錯重點,他的人生無法從頭開始了。」

不是天才也能得到人生中我們想要的成功

如果你崇拜天才成績,來聽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的Angela Duckworth 博士怎麼說的。他透過長時間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為何天分高的不一定最優秀,最有才華的不一定最成功,打破了長久以來我們對天才的迷思。他的研究結果發現:天分不是最重要,而是對長期目標的恆毅力是人生成就的關鍵。

關注在培養孩子面對混亂未來的恆毅力,別光要求成績。親愛的家長,我們一起努力。

2016.12.12  No.37 【王牌獻櫻勤】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恆毅力>>Mi-Life生活迷頻道】完整收看  >>完整收聽  

那天小孩問我:「媽,我想測驗我的智商有多少?」,這位媽媽是這樣回答的…

「測驗智商,要做什麼啊?是學校要求的嗎?」

小妹妹說:「不是ㄟ,是我自己想知道的。」

「可是,智商多少跟你能做到什麼沒有關係勒~」

「但是,同學的爸媽有帶他去測驗智商指數,我也想知道我的智商有多少。」

媽媽放下手中的書稿回答:「智商高,你覺得開心對嗎?那智商不高,怎麼辦?」

孩子低下頭不講話…….

於是我打開這個TED影片讓他看,短短的六分多鐘影片,改變了這位國小四年級小妹妹的想法….

看完後,他說:「我覺得我很喜歡下圍棋,我可以除了參加圍棋課外,也去教室開放對奕的時間練習嗎?」

BINGO!

這個媽媽,就是我。我手上拿的書稿,就是這位講者的新書書稿。

講者Angela Duckworth是美國新生代的心理學家,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他曾是麥肯錫顧問,當過中小學老師、最後進入心理學領域,研究人生成功的關鍵。

就是這麼湊巧,這書內將我們為何將成功的人都看成是天分或運氣的原因,引用尼采的話來說明

有關天分的報導到處都是。彷彿任何人只要有值得被報導的成就,我們就馬上認定他有過人的天分。

尼采寫道,「因為,只要把天才視為奇蹟,我們就沒有必要拿自己去跟天才相比,發現自己的不足⋯⋯當我們稱某人是『奇蹟』時,也就表示『沒必要跟其相比了』。」

好像真的是這樣,對吧?

我們把朗朗視為天才鋼琴家,卻忘了他從三歲開始持續苦練琴藝的辛苦歲月。他的確有天賦,但還需要加上後天的努力、刻意練習,才能有驚人的成就。

家長們也都想知道孩子的天賦在哪?好可以來好好栽培他,因此我想許多鋼琴老師也都被家長問過這個問題:「我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天賦嗎?他需要多久可以練好琴?」彷彿一定需要天賦才能夠有成就的刻板印象,持續在每個世代的家長腦中深根地固。

難道沒有天賦的人,就沒有未來嗎?

從這本書《恆毅力》中,我獲得了解答。

天分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條件
持久熱情X堅持毅力是人生成就更重要的致勝關鍵

恆毅力不是像天賦一樣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培養強化的。書中完整說明了從個人做起如何培養恆毅力的方法,也分享了讓關心孩子爸媽、老師、甚至企業內的領導人如何從環境上塑造培養恆毅力的關鍵。

中文版《恆毅力》將在2016年12月1日上市,而天下雜誌出版即將在2017年1月2日邀請作者來台灣分享(活動傳送門–>報名即送書)

angela-0102

且待我下週分享書中精彩篇章喔^^

不管你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都該懂得幾件事

 

做為一個從小到大都不覺得自己是女生跟男生有什麼差別的人,的確在慢慢長大後,發現人們對於性別的觀感,有許多早已定調的假設。

社會對於做好一個媽媽的角色,究竟有多少期待?

之前因為立委余宛如提出「立法院議事規則」修正,加上「出列席委員及政府首長之三歲以下嬰幼兒,有餵哺或照顧之需要者,不受前項之規定。」《蘋果日報》小編在粉絲頁上分享相關報導時下了「選立委不是給你爽的」、「小孩在場裡哭鬧怎麼辦」等批註引起眾怒,這個事件,造成好多的社會討論,帶小孩去上班、去議會,為什麼不行?如果是個男立委提出的,會是一樣的社會觀感嗎?大家對於做好一個媽媽的角色,究竟有多少期待?

在那個小學生下課後自行走路回家,丟下書包就可以跑到家裡附近空地跟一群鄰居們玩跳高、彈彈珠、競賽尢ㄚ飄,等到爸媽上街呼喊著「回家洗澡吃飯了!」於是一群人一哄而散各自回家。那個年代,抱歉,沒有辦家家酒遊戲,也沒有展示洋娃娃比賽~誰管你是男生女生,會玩的就是好咖!

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市場做點小生意,我所記得住家附近常來買東西的媽媽們很少是專職家庭主婦,有西裝店老闆娘、麵包店老闆娘、小吃攤老闆娘、也有在做家庭代工的老闆娘,當然也有公司老闆娘,但每個老闆娘都是身兼數職,白天照顧家裡生意、還要照顧小孩,沒有人會叫他們是職業婦女,因為他們並不是所謂的「在上班」,而是做生意跟生活早已融合在一起,那時候我就覺得這麼媽媽們好厲害!

這年頭,地方興盛的小生意早已沒落,被超市、便利商店、連鎖藥局而取代,因此我們這一代,創業的少,大部分屬於幫人工作的「上班族」,於是乎結婚有小孩的女性,被稱為「職業婦女」,有多少媽媽因為照顧小孩而選擇離開職場回歸家庭?有多少媽媽因為工作需要將小孩送至安親班?有多少媽媽因為要接小孩放學不得已只能選擇自己不一定喜歡但可以正常上下班的工作?

姑且不論薪資多寡、能力高低、個人意願等等因素影響了女性的決定,但Hi~我很少聽到這些是爸爸需要傷腦筋的事情~當然直到自己有了小孩之後,我更明白了

如果社會、政府無法提供家長們更好的育兒教養環境,你一定要先懂這幾件事:

1.結婚,一定得找一個愛你且支持你理想的另一半,千萬別委屈。不然在一起就好,不一定要結婚。

2.如果你結婚了,那就不要對另一半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比如他就是不會把臭襪子放在洗衣籃裡的人,你也不用強迫他,只需要告訴他,洗衣機只洗洗一籃裡的衣服,不然他自己洗。

3.    就彼此多包容些,相處是一輩子的事,畢竟沒有人十全十美。

4.如果想要有小孩,最好懷孕前就約法三章,分配平日家裡的勞動,不然有人機車起來,你還是會被自己濃濃的母愛打敗,做完所有事情但卻心生怨恨而傳遞給孩子且不自知。

5.    不管有沒有小孩,你都可以身體力行,沒有什麼事情女生做不到!

2013年出版的<挺身而進>一書,由臉書的營運長Sheryl  Sandberg 所寫,他引用了大量的數據與研究驗證,也分享了他個人親身的故事,在在都說明了「性別有別,但能力沒有分別」。從他的書上,你可以更明白,在任何時刻,都需要為自己「挺身而進」。